本次学术会议包括了专题讲座和案例交流两个环节。

在赛前一周,选手们积极备赛,互相提问督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除护理人员外,导医人员和规培学员亦积极参加。

西山煤电杜儿坪矿“无监控不作业”落实落地

最后楼层护士长赵淑珍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比赛中,选手们配合默契,积极抢答,她们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赢得了嘉宾评审的高度赞扬。这次竞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示了本楼层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和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也激发了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创新、不断进步的热情,达到了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本次竞赛共6组参赛队伍,每支队伍由各区域的工作人员组成。嘉宾评审还进行了现场出题及现场指导。

知识竞赛内容涵盖面较广,包括专业知识、院感知识、抢救车管理知识、门诊常见问题四个部分,专业知识重点强调了门诊晕厥患者、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癫痫患者发作持续状态、心肌梗死患者等危急重症患者应急处置预案为巩固门诊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2018年10月19日下午,门诊三护理单元在新八教201教室举办了首次岗位知识竞赛活动。张伟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华西本着开放的心态,将继续保持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依托院士工作站这一平台,与陈润生院士及其团队开展紧密合作。

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段磊副院长,我院张伟书记、万学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副院长出席,相关临床科室、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授牌仪式。会议由刘伦旭副院长主持。在自由讨论环节,陈润生院士介绍了其团队目前开展的工作与进展。

万学红常务副院长向陈润生院士颁发聘用证书,与会人员共同见证陈润生院士工作站正式建立在自由讨论环节,陈润生院士介绍了其团队目前开展的工作与进展。

西山煤电杜儿坪矿“无监控不作业”落实落地

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万学红常务副院长对我院学科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而华西有着顶尖的临床技术,高端优质的医疗队伍,丰富的临床资源,双方优势互补,基础研究与临床学相结合,为疾病的诊疗建立了一套快速诊断系统,为病人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双方的合作成果未来可在临床上先行推广,并最终向市场转化。上午9时,陈润生院士临床座谈会暨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在第八会议室举行。

在基因标注、生物进化、SNP数据分析、生物网络、非编码基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张伟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华西本着开放的心态,将继续保持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依托院士工作站这一平台,与陈润生院士及其团队开展紧密合作。链接:陈润生院士,生物信息学家,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院士说到,科学需要逻辑,运用逻辑走创新的路,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的团队建立了专业组学大数据库与算法,在基因标注、生物进化、生物网络、非编码基因等方面有着长足研究,但苦于缺少临床基地。

会议由刘伦旭副院长主持。曾参加我国第一个完整基因组泉生热袍菌 B4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基因标识。

西山煤电杜儿坪矿“无监控不作业”落实落地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陈润生院士到访我院,并建立院士工作站,成为我院签约院士,依托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开展工作。经过双方探讨,决定由陈润生院士团队、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先行搭建工作平台,后续的合作科室将在科技部、临床研究管理部、双一流办公室的协助下陆续进行对接,尽快推进工作。

万学红常务副院长向陈润生院士颁发聘用证书,与会人员共同见证陈润生院士工作站正式建立。随后,张伟书记代表医院向陈润生院士授牌。近年来主要从事非编码RNA的系统发现与功能研究。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段磊副院长,我院张伟书记、万学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副院长出席,相关临床科室、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授牌仪式。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参加人类基因组1%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研究。

1996年在第十五届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大会上获得小谷正雄 奖,200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段磊副院长、大数据中心曾筱茜副主任、肝脏外科文天夫主任、肿瘤中心李秋副主任、胸部肿瘤科黄媚娟教授、胸外科梅建东副主任、骨科周宗科主任、头颈部肿瘤科苟启桁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科室临床工作、人才队伍、科研现况等做了简介,就科室研究项目遇到的瓶颈问题与陈院士进行了交流,并获得指导

以银行自助缴款机为平台,提供刷卡自助打印清单服务,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0多项。

焦雅辉指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着力打造创伤急救中心、心脏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肿瘤中心、儿童救治中心。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华西广安医院积极在行动,一直在努力,特别是与我院合作共建以来,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工作明显改善。我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专家大力帮扶提升了华西广安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广安城乡群众大病不出市就能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华西广安医院又向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辐射,建立了广安市远程医疗网络平台,目前已与市内3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有效缓解了基层医院诊治能力不足的问题。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举办本次论坛目的是为了创新医疗模式,努力探索现代医疗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大力宣传改善医疗服务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至2018年6月,华西-广安-基层远程诊疗平台已累计开展远程门诊84次,诊治患者243人次。在华西远程医疗网络平台支撑下,开通了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医学教育系统。

我院的门诊、病房延伸至华西广安医院。实施实名制和分专业挂号,实现门诊挂号信息化及规范化管理。

开展了 服务标杆窗口礼仪服务培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优质护理服务明星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采用预结再结方式,实现护士站、医保办、住院收费室出院信息透明化,提高了出院办理效率。

创新了医疗云存储新模式,实现新型网络诊疗方式与医院传统业务流程对接再造,减少就医流程各个环节数据检索时间。优化服务流程 改善就医体验通过提升医疗质量、规范服务标准和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推行优质服务。医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实施上线,患者微信挂号,方便快捷省时。群众过去生病就往市外大医院跑的观念逐步在向愿意留在市内就医转变,外转病人明显下降。

医技检查科室实行弹性排班,增加检查时段,努力实现患者当天就诊当天检查。论坛当天,2018全国改善医疗服务优秀典型颁奖授牌仪式同期举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安医院荣膺2018年度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称号,成为全国入选的28家医疗机构之一,也是四川唯一获此殊荣的医院。

医疗服务投诉逐年下降,2017年同比2015年下降了52%,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满意度从91.1 %提升至95.50%。人民网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平台,评选出来的机构和人员也代表了百姓口碑,充分展示了在建立五项工作制度和推进十大医疗服务创新模式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这是社会、媒体、公众的认可。

10月28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人民日报人民网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医院院长改善医疗服务论坛在深圳市举行。该院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明显提升,患者留在当地也能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外转病人从而逐渐减少,2017年外转病人比2015年下降了53%。